我住在彰化,過去這個小城總是瀰漫著一股奇怪的味道,所有在地人都知道,那是台化排出來的臭味,台化的彰化廠利用燃燒生煤發電,並且把電賣給台電,對於台化跟經濟部來說,燃煤發電的成本非常便宜,但是對於當地人的健康與環境所造成的破壞,其實是很難估算的。
就在兩年多以前,當時的縣長不再發給台電發電的執照,頓時彰化的空氣變好的,然而全台缺電的新聞也不時的登上版面,空氣品質紫爆的訊息也經常在社社群軟體中流傳,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,我開始摸索並投入太陽能發電。
兩年來我經常上台電的網站,查看即時供電的資訊,兩年前全台灣太陽能裝置容量在1GW左右,太陽能發電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間,太陽能發電只佔了全台發電的1-2%,每次我搭高鐵南來北往,或是搭車在高速公路上,總是不由自主地數算兩旁的屋頂,大概有多少比率有裝上太陽能板,嗯,應該是不到10%,事實上應該是5%都不到,心情多少帶有一點失望。
我的醫師朋友說,他們到中國大陸工作時,注意到了許多屋頂上是有太陽能板的,每年夏天我都會帶著小孩到加拿大溫哥華拜訪朋友,我的朋友說,溫哥華的能源百分之九十來自於水力發電,後來我並沒有求證這個數據是否正確,只是我在當地露營區的綠色電箱,看到上面寫著BC Hydro(英屬哥倫比亞省水力發電公司),對於百分之九十的電力來自於水力發電的數字,我想可能性應該是非常高的。
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,我們的再生能源比率要達到百分之九十這樣的水準是有很大困難的,然而個人認為要達到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是很有機會的,在今年2019年初,我們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已經來到了2.5GW,在周間的中午,太陽能發電比率已經達到總發電量的5%,而且太陽能裝置容量更是以每個月0.1GW的速度在增加,即時核一廠在2019年除役,我很篤定地認為今年不會有缺電的問題,現在已經是七月底了,日前經濟部也肯定地表示,今年供電穩定,電力供應的備載容量持續維持在6%以上,也就是說太陽能發電對台灣是很有幫助得的,特別是在用電高峰的正午時分。
我想台灣適合太陽能發電是無庸置疑的。